馬博南三段迂迴_D11 哈伊拉羅中源→哈伊拉羅北源
2012.10.22(一)D11
(僕落西擴山頂)
打開露宿袋與睡袋,竄進一股冷空氣,高山清晨的寒氣,是一天當中最冷的時刻。看了一下手錶,現在時間大約清晨五點,透過帳棚感覺天色漸漸的明亮。剛起床就像恍神似的,若不是已經習慣在山上的規律現在還想繼續賴床,不過在山上生活久了,每天的生活會重複差不多的動作,久了之後只要一起床就會開始打包、收拾還有煮水,接著吃早餐然後準備出發。
出了帳篷外,吐著白煙仰望晴朗的天空,營地四周結了霜,連帳篷的外帳也長了薄薄的白霜,幸好溫度沒有低到讓水袋的水結冰。接著又回到帳篷裡,在外帳底下燒水,今天我和瑜亮的早餐是可可包與纖谷派的口糧,從這趟登山開始,我的早餐都用懶人進食法解決,就是把飲料的粉包當成食物到入嘴中再喝溫開水,省下清理鍋子的步驟,口糧就和吃餅乾一樣,兩三口就可以吃完了,這麼一來用餐的時間往往不用三分鐘,雖然有人會說失去生活品質,但我這次的目標就是快速方便,所以不太介意。
離開前整理營地,由於帳篷外還有霜,趁還沒開始溶化前抖下來可以減少打包後的帳篷因霜溶化而浸濕,這就要兩人合力抖動外帳。另外鋁合金帳篷的骨架冷到凍骨,光是收個帳篷就凍的手會痛,果然要帶手套比較好。
0650 離開哈伊拉羅中源營地,回到狹窄山谷中綁有布條的小樹,有此為出發點向北上切,往僕落西擴山前去。
離開谷地開始往上走,碰到一大片的高山栗形成緊密的樹牆,本來想找比較好通過的位置在山坡上左右尋找,到處都很密實,最後乾脆直接擠過灌木叢,還好穿過枝條緊密交錯的樹叢進到裡面的松林後就開闊多了,這片樹林就像森林的圍牆。接著在樹林內沿著稜線往北邊前進。
0720 沿著稜線來到一個小山凹,左邊是一條山溝往西邊出去,不過是條沒有水的山溝,我們在這稍微休息一下再出發。
0730 從這小山凹往北有條不起眼的山溝位在山坡上,我們順著這條往上走,在路上有看見以前的保特瓶,果然是有人從這走過。
0743 上切到主稜線,一開始的樹林比較雜一些
0750 往前走之後有一段開闊的樹林,林子裡的雜木不多,地面上又鋪滿了松針,就在這樹林中緩緩的往上走,不時還會看到很久很久以前的布條。
0805 依然平緩的上升,我們各自選擇路線,固定往地勢高的方向走。
0825 平行的平緩稜,往前有一塊高起來的土地,還以為是遇到陡上,原來是一條要爬上去的瘦稜線,由於爬上去的位置綁了不少的布條(樂山、林口登山協會、老山賊等等...),我們就繼續順著這條稜線往高處走。
0907 抵達僕落西擴山,標高3055,有水利三角點一個,山頂附近有標示往嘆息灣的方向,路線還滿乾淨的,可見這地方是最近的大熱門。
不過在山上休息時,本來想要拿新買的行動電源替相機電池充電,沒想到這行動電源就這麼霸工,也太不會挑時間,居然選在行程的一半掛點,在這就算呼天喊地也救不了啊,這下雖然到了山上,心情卻跌到了谷底,若是沒辦法將18650電池的電力充到相機電池,那背包裡的20個18650電池就只是毫無功用的負重,而身上背的單眼相機雖然還有備用電池,但是照這樣下去在三至五天就換電力吃緊,最後會變成昂貴的負重。
因此我坐在山上,除了休息補充能量,其他的心思都在想要怎麼修復這裝備,我和瑜亮借了他的行動電源測試,確定是我的行動電源壞掉但電池有電。在苦思該怎麼充電,突然想到充電器的底座可以輸入12~24V的電壓,換句話說只要電壓在12~24V範圍內就可以使用,所以我利用在路上撿到的電線、充電器的電線與膠帶,把4個18650電池串連起來,每個18650電池電壓為3.7V,串連四個電池就能得到約14.8V的電壓,這下就可以利用充電座來充電,終於解決斷電的危機,也平復混亂的心情,不過卻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
事後想想,當下的處置並不妥當,本來預估30分鐘要完成的測試,卻變成1個小時,延誤了行程是我的責任,對政瀚和瑜亮感到抱歉,以後遇到為機還真要冷靜以對。
1030 離開山頂,沿著山頂往北的路徑,穿過森林向哈伊拉羅北源前進。
1050 下到一溪溝,用指北針定位(參考方向為45度)繼續向北直上,隨著爬升森林越漸開闊,隨後上道平緩稜線上,稜線寬大且樹木少。
1114 稜線森林的空白地帶有一片草坡,平緩寬大且視野佳,向北眺望可以看見義西請馬至山。
順著寬稜下降,過了這段平緩得草坡右進到森林裡,緊接陡降的稜線與分支,在這要做出抉擇,若是走錯了越是下降會離目的地越遠,我們稍做判讀後認為要向右修正也就是東邊,因此走右邊的稜線下降,這裡的稜線越是接近溪邊越陡,有些落差要手腳並用爬下去。
1146 下到山溝的河流點,估計為在H1249西方的山谷中,山谷的水很淺而且前段的落差不大,我們就走在山谷旁我們沿著這條山谷下降。直到往下走遇到較大的落差,再決定要走再溪左或溪右時,我們選擇了溪左,又因為遇到落差而距離稜線不遠就順等高線腰繞到稜線在下切。(事後回想,當初沿溪谷走在遇到落差前過溪走在溪右才是正解,而我們卻走到了左邊,就因為這裡誤判了導致之後花了更多的時間去修正走錯的方向。)
1230 沿著稜線下降到稜線終點是水勢磅礡的溪谷與剛才走過的小溪的河流點,這裡往下開始的落差都不小,從那溪水由高處落下濺起的水花與迴響在山谷的水流沖擊聲可以得知。怎麼看都不像是往哈伊拉羅北源,這裡的地形地貌與紀錄上形容的差得遠了,當下我很心急的想要找到哈伊拉羅北源,然而從山上下切到這為止都沒有什麼休息,時間又接近中午,政瀚建議我們先休息吃午餐在研究接下來該怎麼走,於是我們找了位在小溪邊右比較平緩的地方下重裝休息。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一條河寬約5~7米且水量豐沛的山溪,水從上游一個狹窄且兩側向上延伸的較小的出口,流經一段落差到一個大水潭,接著溪水又潺潺的向下游離去,另一條溪溝就為在我剛走下來稜線的右方,這條水量較少也注入了大水潭,兩條小溪就在此匯流。政瀚在休息的時候提到,他也曾經遇過類似的地形,上游是平緩的谷地,往下游卻遇到像葫蘆腰身一樣的地形擠壓,導致由下而上時看不見上游的樣子,只有爬過葫蘆口才會豁然開朗。
在簡單吃過午餐後,我請瑜亮幫我定位,讓他站在固定的位置,我們就以聲音確定對方的位置,我先從溪水較少的溪流上朔一點找到水比較淺的地方跨過溪谷,接著來到大量湧出溪水的狹窄山谷地形旁,找好走的路往上爬,爬了一段爬到箭竹草坡,再向上爬突然開闊了,往前走了一段確認,是一片平緩的山谷,這就是哈伊拉羅北源谷地,也確定剛才下切的位置就在哈伊拉羅北源谷地的下游,這體驗相當的神奇。
終於找到哈伊拉羅北源的長草區
1305 背上重裝,循著剛才的路線往哈伊拉羅北源。
高繞過溪谷的地形往哈伊拉羅北源
哈伊拉羅北源
1320 在哈伊拉羅北源谷地休息,順便到溪邊取水。
哈伊拉羅北源的溪水在彎曲平坦的河道流動著,清澈的溪水能一覽無遺水面下的小石子,流動的水面反射著藍色的天空,冰涼的觸感與乾甜的口感令人暢快。平坦的谷地沿著溪水不斷向上游擴展,大多是箭竹的領地,在下午的陽光照射下散發溫暖的黃色,偶而有些草地與平坦的沙石地,這些地方都很適合當作營地。
1350 背上重裝往上游推進,預計到烏妹胖浪池紮營。上溯的過程在溪的左右變換著,因此會過好幾次的溪,在一些比較好過溪的地點有綁布條或是已經被踩出一個凹口,因此順這些線索往上游走去。
上溯的過程會過溪好幾次
空曠的平坦地適合做為營地之用
1358 如髮夾般彎曲的河道,直接渡溪再爬上兩溪之間的小丘(溪右),上頭還有一顆明顯的松樹,翻過去後又渡溪到左側。在這之前經過幾個溪邊的營地,有被遺忘的人造物,還撿到一條理好的扁繩。
過松樹灣之後往上游的溪谷變得狹窄。
1415 再往前就遇上了麻煩,我們跟丟了路徑,又沒有發現上切的位置,在加上溪谷內的誤判,誤以為上切會在剛才過溪後準備向左上切,發生一連串的失誤。
1430為了不讓錯誤擴大,我們先是討論然後又下重裝找路,目前的位置依然在溪谷旁,以放重裝的位置為基準點,分散不同的方向去找路。
從早上出發至今已經活動了將近9小時,背的重裝又重,沒有登山步道,在走的同時還要花腦力與精神去注意,到了下午的注意力就越來越差,這下又找不到路,累積好幾天的壓力就想在這宣洩出來,好想那喊啊!(最後真的對著空氣莫名的罵了幾句,總算是好多了,可以繼續恢復冷靜。還好沒有錄影,不然都要消音)
我、瑜亮與政瀚,最先是以背包為出發點,先向山坡往上找,沒有發現痕跡後又往下走,而我在山坡上走時,隱約看見山谷對岸的山坡上有布條,又不太確定所以我渡溪去看,沒想到路就藏在箭竹叢裡,順著這痕跡往上游走,又渡了兩次溪,上游有痕跡也有布條,核對指北針顯示大方向正確,確定這是往烏妹浪胖上切的路線。
河岸旁的高山栗灌木林,順著森林內的空隙往上游走。
穿過樹林後再過溪,依然有布條指引,之後的路就是沿著河岸上溯,我再往前走了一段便折返回去。
回到先前放背包的地方,時間已經超過下午三點,這時估計再往前走也不確定能趕在天黑前到烏妹浪胖山,這中途是否有好的紮營處也不確定,這麼一來就確定今天要住在哈伊拉羅北源。停在哈伊拉羅北源這想法再開始找路前就有了,假如花了太多時間在找路,就以安全為優先考量在最適當的位置紮營。
決定住在這裡後,就把背包移動到平坦的草地去,先趁有太陽的時候把帳篷和睡袋打開來曬,接著我們三人都到溪邊去取水順便盥洗,溪水非常冰涼,應該不到十度,手腳泡在水裡很快就會失去感覺,接著會凍的刺痛,不過正好可以冰敷腳。衣服、襪子還有毛巾,能夠洗的都拿出來洗了,雖然只是泡在水裡簡單的搓揉,對在山上生活也相當足夠,不必用清潔劑。在衣服乾以前換上了備用衣物,清爽感難以言喻,不過這套衣服在明天出發前就換下來,穿回每天固定的套裝。
營地整理的差不多就到四處去走走,順便收集一些掉在地上的乾材,今天要升火取暖同時把洗好的衣服烘乾。根據經驗,襪子是最花時間的,貼在火旁的石頭上大約要兩小時才會烤乾,而排汗衣大約一小時就可以完成,深刻體會到火對人類是多麼的重要。
太陽西斜落入山谷的後方,黃昏的餘韻透過天空的薄雲感受到,山谷裡的氣溫自從陽光不再直射開始下降,穿上保暖的外套後繼續營地的活動,在太陽下山前升起火堆,三個人的火堆並不用太大,只要能提供足夠的熱源即可。
在這種人煙罕至的山上,除了隊友沒有其他的人,沒有城市的喧囂娛樂,只有富饒的山林流水與皎潔的明月。每天的生活隨著日出而開始活動,隨著日落而歇息,在這樣的生活裡,最精彩的夜生活大概是就那團火堆,看著木材燃燒著火焰放出光與熱,木材又在高溫下碳化就像火堆裡的紅寶石散發橘紅色的光芒,光是看著就令人感到安心,因此圍繞在火堆旁的時間過得特別快。
留言
張貼留言